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官员“权力傲慢病”如何养成

2016-02-03 于建嵘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订阅哦!

近年来,中国少数官员雷语不断。媒体和大众对此类现象的解读,一般倾向于归咎为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问题,指出这些官员简直是智商欠缺,才会说出连基本常识和逻辑都不具备的言论。但实际上,这些官员当中的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供职于中央部委多年,他们不仅不缺乏基本的常识,而且对于得失利弊的算计格外精明,多年宦海沉浮的经验使得他们语言表达的技巧可谓是炉火纯青。他们之所以频频在公开场合敢于雷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养成的权力傲慢。

长期的舆论控制及对民意的回应太少,使官员的言行比较任性。在我国,由于政府对媒体的管控较为严格,官员不当言论的传播受到严格限制,养成了少数官员信口开河,任性妄为的“毛病”。只是随着自媒体时代到来,人人都成了记录者,才让许多官员的雷行雷语曝光,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这让许多官员不适应。他们更多的是想办法引导舆论,很少认真检讨自己的失误。更何况,很多官员即便迫于舆论的压力,在风口浪尖上暂时被“免职”,但待遇依旧,过了一年半载,又重新“上岗”,有人甚至还能步步高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原因,还是我们的体制缺乏对各级干部制度化的民主监督渠道,民意无法直接对干部的利益施加影响,没有形成硬性的约束。

政治常识缺乏,是非不分,使官员将错误奉为经典。公共言行考虑不周造成的失误与官员肆无忌惮违背常理的言行是有本质性区别的。我国少数官员的“雷语”,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例如前不久,针对民众要求“公布两会开销”的呼声,有官员声称“要求公布两会开销,简直是胡说八道”。可事实上,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开销属于行政成本,理应向民众公布。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干部不受民众监督已经习以为常,各级官员已经将“政府花钱不需要向民众交待”看作是理所当然,自然在面对媒体和民众的监督要求时,难免感觉遭遇了“无理要求”,斥责这种说法简直是“胡说八道”。

也就是说,官员傲慢实际上暴露的是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沉疴痼疾。这种言行虽然不会造成直接的物质性损害,但是对国家治理的消极影响却是十分严重的。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各级官员既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又是执政党的干部,官员的言行代表着政府的权威,也代表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如此不负责任、违背民心的言论,直接破坏了执政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从更加具体的层面上讲,这种官员言论肆无忌惮的现象,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无疑会导致“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我国广大的干部队伍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近年来官员这些雷语借助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传播的程度几乎是家喻户晓,干部的“傲慢病”也就由此而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干部队伍形象。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的官民对立情绪严重,这种不负责任的官员言论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民众针对干部群体的愤怒具有弥散性,几个不负责任的官员加剧了民众心中对整个干部队伍的负面看法。这样的官民对立的情绪不仅加剧了国家治理的难度,而且是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重大威胁。


(摘自《组工文萃》2015年第十二期)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